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奶油 B.牛肉 C.西红柿 D.馒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奶油 富含油脂类物质; B.牛肉富含蛋白质; C.西红柿富含维生素; D.馒头中富含糖类物质;故答案选择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可采取的操作步骤是:溶解、 、洗涤、烘干。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

(4)草酸晶体(H2C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加热至100℃时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2H2O CO↑+ CO2↑+3H2O

若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可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选择该发生装置的原因 ,为了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下列装置中最佳的是 ,在洗气瓶中装的试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由于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加 浸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0.03%

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下图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1)选择编号填空: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得多,原因是 ;铝在多个领域替代易生锈的钢铁,其主要原因

铝的硬度小 铝很活泼 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保护膜

(2)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右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 ,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

(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采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请问: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铵NH4Cl是一种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3 C.+5 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