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写出三点符合图中溶解度曲线的不同类型的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t1 时,F点表示物质AC的溶解度相等

(2)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t2 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大 (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t2 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大。

(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如:t1 时,F点表示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装置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写出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 装置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

4D 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F 装置除了吸收 CO2 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

6)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少量氧化亚铜(化 学式为 Cu2O)。如果实验前在 E 中放入氧化铜的质量为 2.0g,氧化铜全部反应完后,E 中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填字母)。

A 1.55g B 1.60g C 1.65g D 1.8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下图是对生成氯化钠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常见的碱,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NaHC03在医疗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③、④、⑤、⑥能够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配制200g 8%的NaCl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配制过程中为了加快NaCl的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NaOH溶液。为测定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取m2 g NaOH溶液于量热器中,加入m1 g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进行若干次实验(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溶液均匀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____点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填标号)。

2)计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50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的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BaCl2溶液呈中性;

Ⅱ.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100g水)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 NaHCO3因为_____

(进行实验)

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

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

下列试剂能替代上述实验中无色酚酞试液检验的是_____。(填序号)

Ⅰ.FeCl3 Ⅱ.HNO3 Ⅲ.CO2 Ⅳ.CuO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_,且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