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

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___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后又变成无色 图丙中把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Na2SO4H2SO4 方案二 因为NaOH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取样,加入少量的锌粒(或其他活泼金属或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若有气体放 出(固体溶解,溶液变色),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不过量 2NaOH+CO2=Na2CO3+H2O CaOH2溶液(BaOH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全部变质 CaOH2溶液和Na2CO3反应后又生成了 NaOH,干扰原NaOH的检验 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硝酸钙、硝酸钡等)

【解析】

1)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显酸性,是稀硫酸;

2)因为NaOH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3)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做出猜想]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为碳酸钠;

[设计方案]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溶液中的酚酞变红,所以该方案不合理;可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一成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室温下的100g饱和硫酸铜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后,得到烧杯甲和烧杯乙(室温),有关烧杯甲和烧杯乙物质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甲B. 溶剂质量:甲

C. 溶液质量:甲D. 溶质质量分数: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某兴趣小组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Ⅰ中试剂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用______(填“锌”、“铜”、或“都可以”)。理由是______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想设计实验证明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取两块铜片,用砂纸仔细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

②分别插入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城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操作④过程中,待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选填一种原因)

4)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

①向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若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中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 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 乙实验中,若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________关系密切.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室用图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称取石灰石(主要成分,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的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C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4A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_____相同。

5AD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实验时烧杯水为500mL(图1),实验结束后烧杯的水为350mL(图2),然后,将剩余烧杯的水倒入集气瓶并塞上双孔塞,水恰好满瓶(500mL).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C. 没有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D. 燃烧匙插入快,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没有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有如下数据,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45° B.90° C. D. E.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约_____角。

2)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①用坩埚钳夹持燃着的镁条,移到_____(填仪器名称)上方,观察燃烧现象。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