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pH逐渐变大,图像不符,错误。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下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商品

成分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有机酸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哪一种商品?

[查阅资料]

(1)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6g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 8g

(2)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1:_______________

猜想2:食用小苏打

猜想3:快速发酵粉

[进行实验]

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猜想__________不正确。为进一步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小红又设计了下面三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了结论。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加入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

猜想2正确

方案二

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加入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方案三

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

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经过思考,认为方案一不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拓展]

若小红同学想继续对食用小苏打的成分碳酸氢钠的酸碱度进行探究,她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___ (填字母)进行实验。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

D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表中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__(”)电子。

2)氯原子和氩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4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 的结构示意图是

C. 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探究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标签缺损的溶液,如下图。为了确认其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2CO3;猜想三: NaHCO3 猜想四:NaOH

(设计实验一)

小明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读取数据,pH=9,得出结论,猜想四成立。

小王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从小明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判断出猜想_________也一定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二)小红取适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此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于是认为猜想二正确。

小王认为仍然不能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以下表格中的数据。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21.8

9.6

(分析结论)从资料显示的数据,再结合药品的标签,可以判断猜想_________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交流)(1)Na2CO3和 NaHCO3在生活中被称为“苏打兄弟”,其中NaHCO3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Na2CO3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和另一种气体而转变成 NaHCO3。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可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继续实验,将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进行反应,并用数字化实验装置pH传感器测定了溶液中pH的变化。采集数据得到曲线如下图所示。

(3)0-50s时,同学们观察到溶液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泡产生,请你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B点溶液pH大于7,是因为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水溶液呈碱性。

(5)C点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H2 N2

猜想二:N2 NH3

猜想三: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________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 A 装置中除去___________,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 BCD 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 B 中溶液不变色,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合理即可),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方程式正确且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 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

B.制取硫酸钡 BaCO3+Na2SO4=BaSO4↓+Na2CO3 复分解反应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CaO + CO2分解反应

D.不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仪器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D装置可以组合一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用C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填一条即可).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需要从:_____(ab)端进入.

4)用FG装置可以定量收集气体,若收集 CO2,则需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原因是________,G装置的作用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