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70g”。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A中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称量时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③右盘中减砝码④左盘中加食盐

2)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在方框中填写正确的标签_____

5)欲将10g2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14 偏小 加快固体溶解 上行:NaCl溶液;下行:20% 30

【解析】

1A中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70g×20%=14g,称量时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说明盐的质量不够,接下来的操作是左盘中加食盐;

2)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仰视读数,水的体积会偏大,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在方框中填写正确的标签

5)欲将10g2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为5%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是x

10g×20%=10g+x)×5%x=30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是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g。

(3)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

C.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

D.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足量的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稀盐酸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型管中液面一定相平

B. U型管中液面可能左升右降

C. 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 右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

B.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C. X=8 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的原子

D. 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具有助燃性的常见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含有第3号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_____,其溶液因为含有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碱性,H2SiO3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推测这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因存在_____(填微粒符号)而具有导电性.

③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

绿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某同学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7.3%的稀盐酸和上述指示剂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烧杯中颜色恰好由蓝变绿时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20g,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

①如图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b”“c”)端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丁同学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正确

戊同学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_____

猜想二正确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填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的溶解度随随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在t2℃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N点表示t3℃时A物质的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4)如下是MN两点代表的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路线图(“…表示转化方向).

其中,采取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_____(填序号);根据甲图来实现N→M转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