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②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液体)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理由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氧气 B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进行加热 C

【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液体)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氯化氢。

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所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②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液体)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为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东同学用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和红磷,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cm处。

1)实验开始时,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白磷_____,红磷_____。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cm处,据此可得出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完毕,小东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白磷刚露出水面就燃烧起来。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

3)请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

1实验记录

实验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2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_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新产品,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阅读标签)本产品不含______,环保。

(查阅资料)①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②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H2O2猜想二:Na2CO3NaOH

猜想三:Na2CO3H2O2NaOH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含有______

取适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振荡、静置。

有白色淀产生

含有碳酸钠

取适量③的上层清液于试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镁溶液,振荡

清液中________

不含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请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想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上述仪器中G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计算产率。

3)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①_____,当容器中出现②_____时,停止加热。

4)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精盐仍为混合物,原因是含有多种_____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__号柜中取出。

2)小刚发现盛放Na2CO3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

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I.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10%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___g

②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