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答案】D

【解析】A、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正确;B、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酸碱中和,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正确;D、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扩散,酸碱中和,乙烧杯中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丙烧杯内溶液没有与酸接触,颜色不变,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______;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 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增多”、“减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__________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____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

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______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 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 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 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2.5克的大理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CO2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g。

(2)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量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明明同学利用实验室存放的一瓶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做酸碱中和实验。

(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氢氧化钠5g,需要量取水________mL。量取时的操作如右图所示,该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2)明明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明明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氢氧化钠变质、滴加盐酸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明明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1: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方案2: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红色。

于是明明认为样品中还会有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①康康认为明明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康康将方案2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来检测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取10g样品溶于90g水中,向其中滴加过量饱和石灰水,对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为0.5g。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__(填“氧元素”或“氧分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构成。(填“元素”或“分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

②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

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为工业生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____;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

(2)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HCl 你的猜想: 有____

(交流讨论)

你认为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

____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