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

(1)装置A具体的实验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套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说出该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中和反应 气密性 3Fe+2O2 Fe3O4 C中未加少量水,高温熔融物会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

1)装置A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中和反应。

2B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B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装置C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可能会造成集气瓶底炸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__

2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分离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5)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所得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关系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一定质量的锌和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m表示氢气的质量,t表示反应时间),则投入的锌和镁的质量比是 ( )

A. 11 B. 2465 C. 6524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一“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7,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_____(不能”)证明NaOH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在进行消防演练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2NaHCO3Na2CO3+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请写出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_____

[提出猜想]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2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HCO3;猜想三:固体成分为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小红知道NaHCO3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推测NaHCO3的水溶液可能显_____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小明和小红继续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NaHCO3,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另取少量的有色固体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_____

固体中含有Na2CO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实验装置

步骤

现象

结论

m的数值为_____g;将注射器内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试管中,关闭弹簧夹,观察现象。

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U型管右侧液面均升高,待反应结束后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师生通过交又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

[拓展延伸]掌握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化学反应过程,更有助于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Fe+6HCl→2FeCl3+3H2B. CuSO4+2NaOH→Cu(OH)2↓+Na2SO4

C. 3Fe+2O2→Fe3O4D. H2O 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___

[结论]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