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诗句“墙角数枝梅,冷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

① 过程1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

【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CO+O22CO2 a

【解析】

1为有暗香来的主要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闻到了花香。

(2)①过程1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②由过程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种类、个数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同学对初中所学气体制备等知识进行的整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F装置可用于收集一瓶干燥气体,则其可以收集的气体可能是______。(填选项)

A.NH3 B.H2 C.O2 D.CH4

4G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_____(写一个即可)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_____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装有含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下图是他们设计的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请回答问题:

(1)废水中加入金属X的是_______

(2)利用溶液Y除去不纯的铜中的杂质,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硫酸亚铁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硫酸亚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78),操Ⅰ的名称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要调节A中试管与酒精灯相对高度,应调节螺旋__________ (填“a”“b”“c”

3)写出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_(填“e”“f”)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同学对初中所学气体制备等知识进行的整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

2.用高锰酸钾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使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将ADE连接好,打开活塞,发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并不一定能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就是气体,其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其作用是______

(2)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在制得的纳米级Fe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杂质,为了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洗涤、______、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