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2)乙实验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所做,在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丙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通过试管_____(填序号)对比,可以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答案】集气瓶 催化 烧杯中红色溶液变成无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①和③或②和④

【解析】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了催化作用;故填:集气瓶;催化;

2)在实验乙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②烧杯中红色溶液变成无色,是因为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时,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或氯化氢过量后,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②烧杯中红色溶液变成无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通过试管①和试管③可以比较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试管②和试管④可以比较碘和高锰酸钾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即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填:①和③或②和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25g石灰石样品,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25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8.8gCO2(杂质不溶于酸,且不与酸反应),请计算该样品的纯度(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2)若将25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将两份样品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同时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请在图象上画出块状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的曲线示意图。_____

3)若将一定质量的该石灰石样品高温煅烧,有关物质质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t1

t2

t3

t4

t5

CO2质量/g

2.2

4.4

6.6

8.8

8.8

剩余固体质量/g

22.8

20.6

m

16.2

16.2

m_____t3时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 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 t1℃时,ac的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场上的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KI),因为碘化钾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②部分酸、碱、盐通常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盐酸中存在H和Cl

(进行实验)

实验1 将不同浓度的KI溶液置于纯氧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

现象

①2 mL 0.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无明显变化

②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溶液变蓝

③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深

实验2 将相同浓度的KI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后置于纯氧中,5分钟后观察,现象如下表:

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

现象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mL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 mL1% 盐酸

溶液变蓝

2 mL 15%KI溶液+5滴淀粉液+2 mL 10% 盐酸

溶液变蓝,颜色较⑤深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⑤和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KI在盐酸的作用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I+O2+4HCl=4KCl+2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④中加2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实验⑥中2 mL10% 盐酸替换成2 mL10% NaCl溶液,5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取少量氯化钠

C. 测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 Ts,元素名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 117

B. 质子数 29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 176

D. 属于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

(2)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___

(3)2个氧原子:___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___

(5)含有10个电子且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___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都属于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D.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