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取少量氯化钠

C. 测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将铝片、锌片打磨后,分别投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较锌与稀盐酸反应快。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除与金属的种类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c.你的猜想是_____

(设计并实验)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相同形状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均取20mL

温度/

记录的数据

5%

30

10%

20

5%

20

10%

30

(交流讨论)(1)请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前小明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将注射器活塞往右拉,松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处。小明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能是:_____

对比实验②③可知_____ 对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4)实验表明,四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盐酸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25℃,则所记录数据应该介于_____两次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之间。

(拓展延伸)

5)小明进行铝与稀盐酸反应时,试管外壁发烫,并测得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曲线归纳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_____

6)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再探究。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丙图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AB段气体压力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

CD段气体压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2)乙实验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所做,在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丙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通过试管_____(填序号)对比,可以比较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制得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铜中主要成分Cu2O的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ZnO+CO2↑;②2ZnO+C2Zn+CO2↑;_____(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气体A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与讨论)

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玻璃管中的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欲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图3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_____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4)另一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固体成分进行了研究.

甲同学说是铜、锌合金.乙同学说可能是金.

其他的同学否定了乙同学的猜测.其理由是_____

为测定该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

有的兴趣小组用图4装置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分液漏斗与试管间的橡胶管仅有使液体顺利下滴的作用

B.若实验中稀硫酸不足,可以拔下分液漏斗上方的橡皮塞添加

C.该测定还需要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此温度、压强下氢气的密度

D.实验结束时,需冷却至室温并将量气管缓缓下移至两侧液面相平再读数

5)拓展延伸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5所示,则: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_____

A1 B2 C3 D4

②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流程如图6,(已知:①反应条件已略去;②2Cu+2H2SO4+O22CuSO4+2H2O).

a.溶液A和固体C都含有_____两种元素,过程Ⅱ、Ⅲ中的分离操作是_____

b.请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_____

(2)稀盐酸除去铁锈: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

(3)葡萄糖在动物体内酶的催化下缓慢氧化:_____,反应时_____(放出吸收”)热量。

(4)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_,反应仪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烹饪鱼时通常将鱼煎过后,再加少许食醋和酒,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每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____个原子构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在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______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向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充分溶解后,甲、乙还有剩余,丙全部溶解。然后将三支试管加入盛有80℃水的烧杯中,甲没有明显变化,乙全部溶解,丙有固体析出。如图1所示。请回答:

1)烧杯里的三个试管中,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b”或“c”)。

3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