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表示的微粒是I

B. 人体中碘是常量元

C. X = 8

D. 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答案】B

【解析】A、图1微粒的第3、4电子层都已排满,则第2层也应排满,第2层最多排8个电子,则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2+8+18+18+8=54,核外电子数比核内的质子数多1个,为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的微粒,图1表示的微粒是I,正确;B、人体中碘是微量元素,不是常量元素,错误;C、图1微粒的第3、4电子层都已排满,则第2层也应排满,第2层最多排8个电子,所以X = 8,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碘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t1℃时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⑵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提纯固体丙,结晶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恰好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丙

B.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乙>甲>丙

C.t2℃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传入中国。

①丝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A.纤维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②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缺乏会得________病。

③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 ______金属材料(选填”)。写出铝离子的符号 _______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

①将石油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不同产品是_____(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炉具进风口,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③温室效应是由CO2、CO、SO2气体中的 __________气体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下图是以生锈的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一种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A. 粉碎过筛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酸浸的反应速率

B. 酸浸槽中加入的酸应选择硫酸

C. 酸浸槽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含Fe2+

D. 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的优点是防止温度过高聚合硫酸铁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4CO + 2NO2 4CO2 + N2 )。

(1)请在题图第二、第三方框中补全微观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火电厂收捕到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MgO等。研究小组对其进行综合处理的流程如下:

资料1:SiO2、Al2O3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

资料2:MgCl2溶液加热容易水解生成Mg(OH)2

(1)碱浸溶解SiO2(性质与CO2相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粉煤灰碱浸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是_________________,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化石燃料除煤外还有____________,人们开发和应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O2、H2、C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用字母A~F填空)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连接装置除外)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时,加入的固体起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干燥H2时加入的试剂是_____(填名称),收集H2选用的装置是D或F,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1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最终钟罩内上升后的液面略低于刻度1,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

()钟罩内剩余气体探究

(猜测)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钟罩内O2或生成的CO2有剩余。

(实验1)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于是进行了如下图2实验:

(1)A中观察到________,证明有CO2剩余。

(2)B中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O2剩余。

(3)C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结果偏小的第三个原因可能是生成了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钟罩内溶液的成分探究

(资料)NaOH溶液与过量CO2反应会生成NaHCO3;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易分解。

(猜测)该同学取一定量钟罩内溶液经低温蒸发、干燥等操作得到白色固体,作如下猜测: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Na2CO3NaHCO3Na2CO3NaHCO3

(实验2)(4)取适量白色固体加热,产生CO2,则猜测_________(选填序号)不成立

(5)8.4g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________(选填“<”、“=”“>”)4.4g,则猜测③成立

(6)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认为该固体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称取该白色固体33.2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4.5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2g(假设气体均被完全吸收)。

(结论)ab c________

(延伸)将该固体长期浸泡在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