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6O+3O22 CO2+ 3 H2O

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

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5.4

a

表中a的值为____ __。

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6O+11O2_____ CO2+ _____ H2O + _____ CO

【答案】(1) 48g

(2) 1.4 6 12 2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23gC2H6O完全燃烧需氧气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参加反应的乙醇分子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数目比为=23,所以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6,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2,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2。

(1)解:设氧气质量X

C2H6O + 3O2 2CO2 + 3H2O

46 96

23g X

46:96=23g:X X=48g

答:氧气质量48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装置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写出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C 装置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

4D 装置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F 装置除了吸收 CO2 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

6)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少量氧化亚铜(化 学式为 Cu2O)。如果实验前在 E 中放入氧化铜的质量为 2.0g,氧化铜全部反应完后,E 中固体质量可能为_____(填字母)。

A 1.55g B 1.60g C 1.65g D 1.8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50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已知:孔穴1:石灰水  2:稀盐酸 3:水 4:氢氧化钠溶液 5:稀硫酸 6:碳酸钾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贮存氧气D. 塞紧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

基于证据推理不正确的是

A. 根据pH减小且低于7的事实,可以判断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该反应大约在60 s时恰好完全反应

C. 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是否为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所导致,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

D.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检测反应物的消失或新物质的生成来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的究活动:

(查阅资料)

Ⅰ.BaCl2溶液呈中性;

Ⅱ.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100g水)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 NaHCO3因为_____

(进行实验)

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

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

下列试剂能替代上述实验中无色酚酞试液检验的是_____。(填序号)

Ⅰ.FeCl3 Ⅱ.HNO3 Ⅲ.CO2 Ⅳ.CuO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_,且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让同学们过好传统佳节一一端午节,特意将中考提前一天。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庆祝端午佳节,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传统食品一一皮蛋.制作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有:生石灰、纯碱、草木灰(K2CO3).将他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得到皮蛋料泥.料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步骤②的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