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哈尔滨)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  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
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
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K2CO3+Ca(OH)2═CaCO3↓+2KOH
K2CO3+Ca(OH)2═CaCO3↓+2KOH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分析:【实验与探究】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及酚酞遇碱变红,由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可判断所加试液为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加入盐酸出现气泡可以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却不能说明只含有碳酸钙,因此,可判断甲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可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可说明溶液中碳酸钾已完全反应,因此所得滤液B中不应含有碳酸钾;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可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可推断使用碳酸钾除去混在氢氧化钾中的氢氧化钙.
解答:解:【实验与探究】由于乙同学猜想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利用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实验现象,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及酚酞遇碱变红,可判断所加试液为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因此可判断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
【表达与交流】在对固体成分探究时,证明固体中含有未反应完的氢氧化钙,若溶液中含碳酸钾会继续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因此可判断剩余溶液中不会含有碳酸钾,故丙同学猜想不正确;
向混有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钾,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达到除去氢氧化钙而得到较为纯净氢氧化钾的目的;
故答案为:
(1)酚酞试液;
(2)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
(3)丁;
(4)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
(5)K2CO3+Ca(OH)2═CaCO3↓+2KOH.
点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若其中一种反应物有剩余,可判断另一种反应物一定完全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物  质杂  质试  剂操  作
AMgCl2溶液HCl过量Mg(OH)2过滤
BCO2H2ONaOH固体干燥
CH2O悬浮物明矾吸附
DNaNO3溶液NaCl过量AgNO3溶液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哈尔滨一模)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如图1.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哈尔滨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