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 高锰酸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 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D.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BD

【解析】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该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产生氧气,该选项对应变化关系错误;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高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停止时,高锰酸钾的质量为0,该选项对应变化关系正确;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增加,该选项对应变化关系错误;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完全分解后不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该选项对应变化关系正确。故选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5N3O9)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 = 12 CO2↑+ 10 H2O↑+ 6 X↑+ O2

(1)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三硝酸甘油酯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3)若生成13.2 g二氧化碳,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从微粒角度解释:

(1)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______

(2)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1)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硫元素,钙元素的信息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钙原子与硫原子的原子种类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

(2)D中的X=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4)A、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

(5)A、B、C、D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其离子符号位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

B.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C. 由①②可知微粒的运动速度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D. 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 H2O2 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

取负载各种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 30 粒分别放入 a、b、c、d 四个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注射器(如图 1 所示)。

a是负载10%猪肝研磨液的曲线,b是负载 MnO2 的曲线, c 是负载 CuO 的曲线, d 是负载 Fe2O3 的曲线,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 20mL 浓度为 5%H2O2 溶液,溶液全部注入后立即采集 200s 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 2 所示(猪肝研磨液富含过氧化氢酶,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实验分析)

(1)写出 b 瓶中化学方程式______。上述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__________

(2)a、b 瓶在 60 秒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到常压,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

(3)前 50 秒内,b、c、d 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中发现 a 瓶中催化剂的性能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氢原子______ (2)三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

(3)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4)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

(5)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成分若干小组开探宂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1)甲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1)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2)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甲组同学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________

(提出问题二)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2)同学们想要利用找到的生锈的铁钉继续探究,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将混合后的溶液倒入盛有生锈铁钉的另一试管中,观察到(4)______的明显现象。

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与乙组相同,但是丙组同学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你认为乙、丙两组中哪个小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5)_________

(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6)________来判断有化学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