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下降,左边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浓H2SO4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分析 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热涨冷缩现象、导致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左边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答 解:U形管右边液面下降,左边液面上升,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A、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①(填序号)量筒.
①20mL           ②50mL             ③10mL和5mL
(2)小明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15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为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mL.
(3)小明同学要称量5.3g(1g以上用砝码)的食盐做实验,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得了4.7g食盐.
(4)小明同学经过纠正,正确地称量5.3g的食盐,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要B,接着指针又偏向了左边,他应该要D.(选择填空)
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回收的地沟油作为食用油B.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C.用甲醛溶液泡海产品延长保存期D.用瘦肉精饲料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H2O2、H2O加入少量MnO2,观察现象
  B、氧化铜、二氧化锰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C、二氧化碳、氮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D、金属铁、金属铜观察颜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B.铁的生锈
C.轮胎爆炸D.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1)氟原子F 
(2)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stackrel{+5}{P}$2O5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4)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向装置D、E中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二氧化锰(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写出用装置E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图2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入,该气体是C(填序号,下同).
A.O2       B. CO2      C.H2
该装置中用的广口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B.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二氧化碳时,收集装置通常选用G.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5)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还需用的仪器是上图中的A(填字母).有如下操作:①将游码移到零刻度;②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平衡;③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④称量食盐和烧杯的质量总和;⑤记录.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可以重复)①②③⑤④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灯泡制作过程中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frac{\underline{\;强光\;}}{\;}$2Ag+Br2;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①,补充依据②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2)此变化中没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原子和氢原子(填名称);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每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