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的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精英家教网氢原子,表示精英家教网氧原子精英家教网表示碳原子.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精英家教网
A、物质X的化学式为H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D、两种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9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化合物,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则两种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44:(18×2)=11: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2)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精英家教网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老师说:化学反应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是科学规律.丙同学根据老师这句话,说:“肯定不是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B装置的尾部有水珠生成;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B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思维拓展](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精英家教网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丁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2)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100g
100g

(2)当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Na2CO3
NaCl和Na2CO3

(3)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4)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现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除去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
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

②观察到的现象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