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空气属于_____(纯净物混合物”)。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如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

【答案】混合物 氮气(N2) C

【解析】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等,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氮气(或N2)。

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按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计算,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约为4:1,则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最合理的是C,故填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A实验通过观察干冷烧杯内壁的现象,得出甲烷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2)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____定律。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中选用的可燃物是_________;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__________(填“B”或“C”)实验方法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近两个月的化学学习,相信你一定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为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而引起试管炸裂,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_______;为了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最适宜的收集的时间为_____,分别写出铁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 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的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至少填三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3)电解水时,用__________来检验右图B试管中的气体。

(4)若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明显会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主要流程如下.

(1)过程Ⅰ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得到N2,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物理化学”)变化.

(2)过程Ⅱ中,N2H2反应生成NH3,该反应为_____(化合分解”)反应.

(3)过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若参加反应的NH368kg,理论上生成NO的质量为_____ kg.

(4)过程Ⅳ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程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同学为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1)将集气瓶的体积分为五等分,并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

(2)将弹簧夹夹在___________(填“乳胶管”或“玻璃管”),点燃燃烧匙内,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瓶内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

(4)乙同学也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用足量硫粉代替红磷,为使实验成功,需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足量的A溶液,则A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图中a点对应的甲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温度为t3℃时,要将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100g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_______g甲固体(不含结晶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