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反应结束时生成了(a-b)g氧气

B.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t1t2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该反应前后MnO2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由图中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可知,反应结束时生成了(a-b)g氧气,正确;B、由图可知,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和二氧化锰,错误;C、由图可知,t1时氯酸钾受热开始分解,生成氧气,t2时氯酸钾分解完全,故从t1t2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正确;D、MnO2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做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反应前后MnO2质量保持不变,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等,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__

(4)检验NH4Cl产品已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白磷(过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燃烧现象及产物均与红磷相同 ),将玻璃管固定好,放在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上,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玻璃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_______处。

白磷在反应过程中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书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1和图2相比,你认为哪种装置更好?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

B. 制取氢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④或者⑤

C. 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

D. 使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防止漏气,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传入中国。

①丝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A.纤维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②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缺乏会得________病。

③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 ______金属材料(选填”)。写出铝离子的符号 _______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

①将石油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不同产品是_____(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炉具进风口,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③温室效应是由CO2、CO、SO2气体中的 __________气体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发现问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持续通入,变浑的石灰水又逐渐变澄清。

(查阅资料1)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先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O3=Ca(HCO3)2,其中Ca(HCO3)2常温下可溶,导致浊液又变澄清。

(类比思考)该小组同学又提出: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实验设计)室温(20)下,将10gNaOH溶于80g水中,然后向其中持续平稳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数字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采集数据并绘制图像

(查阅资料2)

①根据本实验中数据,溶液中溶质若只有NaOH,溶液pH约为14;若只有Na2CO3,溶液pH约为11.6;若只有NaHCO3,溶液pH约为8.3

20℃时,NaHCO3溶解度约为9.6g

(反思交流)

(1)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资料和图像判断:M点溶质应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N点溶质应为___________

(4)同学们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pH不再变化后,取适量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4CO + 2NO2 4CO2 + N2 )。

(1)请在题图第二、第三方框中补全微观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Na+SO42-

C. 该反应是Na+SO42-结合生成Na2SO4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生成H2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0g某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中先后滴加100.0gHCl和一定质量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不溶固体或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表示不溶固体的质量

B. 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

C.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 检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静置后再滴加少量Ca(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