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红棕色消失;
(2)右边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原因是气体被消耗,左边压强变小.

分析 根据木炭的性质进行分析,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色气体,据此解答.

解答 解: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将红棕色气体吸附在其表面,从而瓶内的红棕色消失,由于气体被消耗,左边压强变小,故右边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
故填:(1)红棕色消失;(2)右边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被消耗,左边压强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木炭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理压强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绿色化学”要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处理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落叶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亮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
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探究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提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 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
[实验验证]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2)取该溶液少量于另一只试管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写出本实验涉及的相关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
[分析与思考]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根据所学知识,验证烧杯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实验ac.(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要处理烧杯中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
(2)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滤去不溶性的杂质,并吸附一些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杂质.
(3)检验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试剂是肥皂水.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最简单方法是加热煮沸.
(4)实验室在做过滤实验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
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3)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ac(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铯元素(Cs)是元素周期表中第55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
(2)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钠元素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它是一种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氯化铯的化学式为CsCl2
(3)铯元素所形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是Cs2CO3,铯元素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Cs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