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 A、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利用木炭的还原性冶炼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兴趣小组利用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进行实验时,发现该试剂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该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推断】
(1)甲同学进行了①、②实验,请完善该实验的现象,结论及解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理由是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 有气体产生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②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NaOH溶液变质后滴加稀盐酸也会产生气体.
(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除去Na2CO3防止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该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2CO3;该试剂瓶标签上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氮气和氦气的化学式分别为N2,He.二者均可做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很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B.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C.酒精燃烧、钢铁生锈D.过氧化氢的分解、西瓜榨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
称量2.5g 氯化钠;③用50mL(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47.5mL水;④配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1)红棕色消失;
(2)右边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原因是气体被消耗,左边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药品在取用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由从试剂瓶中取用液体药品时放瓶塞的操作方法可知:生活中喝茶,茶杯盖应倒放放在桌面上更卫生;用容积为 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5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观察的话,将会使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Mg+O2 $\frac{\underline{\;点燃\;}}{\;}$ MgO2
违背了客观事实.
(2)H2+O2 $\frac{\underline{\;点燃\;}}{\;}$H2O       
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试液已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显碱性,红色不会消失.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 验 步 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
滴一些植物油
隔绝氧气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结论: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取原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试管中,加水稀释至约1ml,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的红色不褪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有关
(5)请你设计一种操作更简便的方案来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褪色后的溶液中仍有酚酞,即红色消失不是酚酞被氧气反应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