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锥形瓶,b集气瓶.
(2)如果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和D(填字母代号),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时;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满气体.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A、B两个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d端通入(填“c”或“d”).用装置C制取氢气,在反应过程中,要停止该反应的操作是关闭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停止,原因是关闭活塞,试管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5)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做,那么产生的效果是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原因是:2Al+6HCl=2AlCl3+3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说明金属活动性Cu<Al(填“>”、“<”或“=”).
(6)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写出一种用途).

分析 (1)要掌握各种仪器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注意事项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解答;
(3)要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装入药品前应该检验气密性;
(4)根据所要收集的气体的密度确定进入的导管,并据密闭装置内压强增大,使固液反应物分离解答.
(5)据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的角度分析;
(6)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解答 解:(1)根据图中仪器的图形和用途,a是锥形瓶,b是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加热时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说明收集满了;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 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下端有一个活塞,可随时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或换为注射器;制取气体的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E装置收集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应从 d端通入,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底部从c端排出;用装置C制取氢气,在反应过程中,将导管处的活塞关闭,则试管内产生H2不能导出,气体压强增大,导致试管内液面下降,使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将自行停止;
(5)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因为铜与盐酸不反应,如改用隔离铝丝网,那么产生的后果是 收集的气体不纯,其原因是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2Al+6HCl=2AlCl3+3H2↑;铜与盐酸不反应,说明铜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铝与盐酸反应说明铝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则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6)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
(1)a锥形瓶;集气瓶;
(2)A;D;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d;关闭活塞,试管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5)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2Al+6HCl=2AlCl3+3H2↑;<;
(6)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同学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以便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白色固体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根据下图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集气瓶;
(2)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利用装置A和E,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其理由是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5)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用装置D(填字母)收集一瓶CO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满CO2
(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
(3)属于有毒气体的是一氧化碳;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
(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家有一瓶标签破损的钙片,为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做了如下研究,取12g钙片,放入100g稀盐酸质量分数为7.3%中.待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求:(1)二氧化碳的质量(2)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求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式量.
Ca(OH)274;
O232;
H2SO498;
CuSO4•5H2O250;
Fe(OH)3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2OGCaCO3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O2+CH4$\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反应⑤属于置换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原子3S
(2)镁离子Mg2+
(3)8个水分子8H2O
(4)氧化铝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