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白色固体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分析 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不会观察到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会观察到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用所学知识回答.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用“=”“>”“<”符号连接).
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克,分别蒸发掉10克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填“>”、“=”、“<”).
④若c为氢氧化钙,在将t1℃时c的饱和溶液中升温到t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维生素C(C6H8O6)又叫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试回答:
①每个维生素C分子共有20个氧原子,有3种元素组成.
②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各元素的质量比mC:mH:mO=9:1:12.
③写出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用相应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2)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stackrel{+2}{Fe}$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检验生活用水是否为硬水的物质是肥皂水,生活中有些硬水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用水.
(3)如图A、B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分别是
A: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从而炸裂集气瓶;
B: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空气.
(4)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中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C(填字母标号).
A.吸附            B.消毒            C.电解         D.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按下列要求从N2、O2、H2、CO、CO2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空白处.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2)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H2、CO;
(3)有毒的气体是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B.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增强导电性
C.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表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选项事实解释
A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空隙
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颗粒极细)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锥形瓶,b集气瓶.
(2)如果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和D(填字母代号),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时;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满气体.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或注射器);A、B两个制取装置,在装入药品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d端通入(填“c”或“d”).用装置C制取氢气,在反应过程中,要停止该反应的操作是关闭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停止,原因是关闭活塞,试管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5)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做,那么产生的效果是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原因是:2Al+6HCl=2AlCl3+3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说明金属活动性Cu<Al(填“>”、“<”或“=”).
(6)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写出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