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表示的粒子属于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3)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4D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当x=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_

【答案】非金属 第六主 AB BC 10 O2-

【解析】

13、解:(1A表示的8号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六主族;故填:非金属;二;第六主;

2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AB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B

3B是硫原子,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硫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88结构;故填:BC

4)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a=2+8=10;故填:10

②当x=8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O2-;故填: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

A实验所用药品安全无毒

B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①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式___________

②图2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_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五氧化二磷 B冷却气体 C保护瓶底

③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2)内的压强,压强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图3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小明同学查阅到以下资料:

a)五氧化二磷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且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全部进入生成的磷酸中;

b)磷酸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作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作为酸味剂。

请计算:

①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②每550ml可乐中含有29.4mg磷酸,这些磷酸需要多少质量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制得?(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用语非常重要

1)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用化学用语表示:① 氯离子_____________ ;②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____________

③某氮氧化物X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①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单质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一个_____.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或“分子”),在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

3)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从能量变化角度(借用下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

2)该实验进行的是 _________操作;

3)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滤纸边缘要_________液面;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可除去________杂质,实验室中如要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则可继续进行_________(填吸附蒸馏);

5)若此操作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写一条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二氧化碳验满

C.溶解固体D.测定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途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①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②实验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A.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

B.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_7

(填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有机物X4.6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有机物中

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只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他们把焦炭和氧化铁粉末合加强热,得到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如图所示)。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只含有________

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____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CO2CO的混合气体。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方法

_________

_________

假设二成立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