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样品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混合,经测定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求: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答案】83.3% 7.3%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07.6g4.4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x≈83.3%

y=7.3%

答:(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

B. 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C. 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 1200对应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2)“可燃空气”是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5.8 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请回答:

(1)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________高锰酸钾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各是__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图中的四个气体收集装置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则这个装置是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AC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进行的改进是_____,证明氧气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需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常用组合为_____(填字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

(4)常温下,硫化氢(H2S)是种有臭鸡蛋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难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制得,则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若选用F收集该气体,则应该从_____(“a”“b”)进气,用F收集比C收集的优点有_____(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克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是溶液,加入锌粉,有气体放出

B. b点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 c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铜

D. m1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AgNO3+HCl═HNO3+AgCl↓

A.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C.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D.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可能有白色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某些地区居民的食用盐中必须加碘。下图为某盐业总公司生产的加碘盐部分标签,请根据图中标签回答问题:

(1)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保碘盐中碘的最低含量,1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碘酸钾_________________mg(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加热27.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待完全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完全冷却后称其质量为17.9g,求:

(1)可制得氧气多少克______

(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_______?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