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 HCl

你的猜想:有

【交流讨论】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答案】(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3)你的猜想:NaClNa2CO3 理由是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表述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我的猜想成立

(或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稀盐酸等稀酸,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滴加CaCl2溶液、BaCl2溶液、Ca(NO3)2溶液、B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等合理即可,但要注意所加试剂与实验现象相对应。)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1)A中的现象为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3)有实验现象可知,B盐酸剩余,C为碳酸钠剩余;二者混合后,一定没有盐酸,根据反应程度,故猜想为NaCl、Na2CO3【交流讨论】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故丙同学的不正确;【设计实验】根据结论可知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根据碳酸钠的性质进行操作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即可证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Ⅰ.性质

(1)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_(填标号)

(2)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制取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__________(填名称);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标号)。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_______(“a”“b”)端管口进行验满。

(4)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用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须从____________(“a”“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是当今我市居民家中做饭常用的燃气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乙烷的化学式是C2H6,丙烷化式是C3H8,据此可推测出“丁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为了防止液化气泄漏造成危险,如下图,可以安装漏气报警器。 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在燃气灶的_____(选“上面”或“下面”填空)。

(3)液化气或天然气公司常在燃气中添加少量难闻的气体,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

(4)燃气泄漏时,为避免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事项是(填一种即可):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与氧气接触;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使水中白磷燃烧,可往水中通人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学习的特点。

(1)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图如下图所示。其中②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下图所示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①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

②丙图所示的粒子属于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③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若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表示__表示__表示__(填化学符号)

(4)如下图所示“”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①该反应中反应物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②图中虚线方框内对应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选A、B、C、D)。

③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__________℃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3)图中点A所对应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

(1)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赤铜矿(Cu2O) B.赤铁矿(Fe2O3) C.软锰矿(MnO2

(3)生活中人们喜欢用铝制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难生锈,铝制品难生锈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大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

(5)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Fe3O4(其中Fe元素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图。

“转化”过程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若原料中含FeSO4 4.56t,请计算:

(1)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

(2)理论上与Fe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70g生锈铁钉与足量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铁钉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当稀盐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 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时,不产生氢气的原因: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计算铁钉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