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答一种情况即可):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序号);

A.AC B.AD C.BE D.BD

(5)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原理是NH4Cl(固)+NaOH(固)NaCl+H2O+NH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 端(填“a”或“b”)流入气瓶.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2)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3)CaCO3+2HCl=CaCl2+H2O+CO2↑;(4)D;(5)A;E;b;

【解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原因可能是: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试管口向上倾斜了等;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

(2)使用装置B时,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下,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答案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D;

(5)NH4Cl(固)+NaOH(固)NaCl+H2O+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进行密封收集氨气,气流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A;E;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名称:a ,b

(2)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 装置收集(填字母序号,下同);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选用 装置收集.

(3)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还必须作出的一项改正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该实验中有很多注意事项,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之前要先预热…请你另补写一条注意事项:

(6)李时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李明同学发现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是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 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实验时,欣欣用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但实验室只有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钠溶液,于是她便自己动手并利用已有的溶液来配置所需的氯化钠溶液.

(1)在称量时,她需要把氯化钠固体放到天平垫有纸片的 (选填“左侧”或“右侧”)托盘中,并且应当称量 g氯化钠固体

(2)她把称量好的氯化钠和实验室中现有的氯化钠溶液全部转移到一个大烧杯中,并应向其中加入体积为 mL的水,边加水边搅拌.(水的密度为1.0g/mL)

(3)如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若此时室温为20℃,经对照,欣欣配置的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假如她想通过升高溶液的温度来得到氯化钠晶体,则你认为她的作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浓盐酸 B生石灰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填写下列空白

(1)指出图中的错误:

(2)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碳,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②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F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反应①、③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否相同?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在许多食品包装盒中都有一包黑色粉末.这种粉末是一种除氧剂.该粉末没有失效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棕色.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小明做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1:该粉末是木炭粉

猜想2:该粉末是铁粉

猜想3: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小明取没有失效的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猜想是否成立

实验1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猜想1:不成立

实验2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2:成立

实验3

用磁铁吸引

粉末被全部吸引

猜想3:

【交流与反思】

(1)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 ,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填物质的化学式).

(2)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水、生石灰都是氧化物 B水银、碘酒、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C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 D葡萄糖、淀粉、碳酸钙都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右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和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

D.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证明盐酸已经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