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下列各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图A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n_____

2)微粒BCD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编号),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一个重要的反应,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写化学式);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7 B Ne NH3NOH2O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若图 A 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n3528187

2)在B中质子数等于9,而电子数等于10,属于阴离子,故阴离子填:BN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故填:Ne

3)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丙、丁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化学式分别是:NH3NOH2O;②由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

(3)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利用该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应选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

(4)已知:一氧化氮(NO)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如下反应:NO +O2→NO2(二氧化氮),则收集NO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其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是某同学总结出的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图2、图3是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

1)图1X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

2)图2中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热,_____

3)图3实验:试管中装有铁粉,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锌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将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图试管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只有铜

B 乙图烧杯固体中一定没有铁

C 乙图烧杯液体中﹣定含有 Zn2+Fe2+Cu2+

4)写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Zn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1)则乙组装置D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

(2)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___________之间再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3)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聚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兴趣,于是对该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固体酒精由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制成。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该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

(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拓展实验)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北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

产生_____

清液中有碳酸钠

1)有同学认为小北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2)该同学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结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是_____(填“完全变质”或者“部分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丙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