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电解水时相同条件下如果负极产生 15mL 气体,理论上在正极应产生_____mL 气体。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加入氧化钙③加入水④蒸发水⑤升高温度⑥降低 温度以上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选填数字序号)。

(3)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5g、25g NaNO3 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①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图二中能表示 Na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

③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 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

④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NaNO3 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NaNO3 溶液则所需 20% NaNO3 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_____

【答案】 2H2O 通电 2H2↑+ O2 7.5 ①②④⑤ B BC 2:3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的电解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固体溶解度曲线应用,溶液的稀释的计算等。

(1)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 O2 电解水时,相同条件下,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正极产生氧气的体积比为2:1,如果负极产生 15mL 气体,理论上在正极应产生7.5mL 气体;

(2)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①加入氢氧化钙、④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⑤升高温度的方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加入氧化钙的方法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3)B 中有剩余固体,则一定为饱和溶液

②由图一后两个烧杯可知,温度上升,烧杯中固体溶解,NaNO3溶解的质量增大,因此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甲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温后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溶液仍饱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错误;B、由于甲有晶体析出而乙没有,溶液质量是甲<乙, 正确;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同样取 100g两者的饱和溶液,由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乙,甲中溶剂质量小于乙,降温后不影响溶剂质量,甲中溶剂质量小于乙,正确;D、根据 t1℃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和曲线,降温后甲析出溶质溶液仍饱和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t1℃的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错误。故选BC;

④需要20% NaNO3 溶液质量==40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100g-40=60g,所以需要20%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40g:60g=2: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准备了下列实验仪器。

(1)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____(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2)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填仪器名称);

(3)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填仪器名称);

(4)若该同学在量筒读数时,采用了俯视的方法,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最后所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3)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b)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探究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标签缺损的溶液,如下图。为了确认其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2CO3;猜想三: NaHCO3 猜想四:NaOH

(设计实验一)

小明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读取数据,pH=9,得出结论,猜想四成立。

小王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从小明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判断出猜想_________也一定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二)小红取适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此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于是认为猜想二正确。

小王认为仍然不能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以下表格中的数据。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21.8

9.6

(分析结论)从资料显示的数据,再结合药品的标签,可以判断猜想_________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交流)(1)Na2CO3和 NaHCO3在生活中被称为“苏打兄弟”,其中NaHCO3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Na2CO3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和另一种气体而转变成 NaHCO3。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可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继续实验,将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进行反应,并用数字化实验装置pH传感器测定了溶液中pH的变化。采集数据得到曲线如下图所示。

(3)0-50s时,同学们观察到溶液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泡产生,请你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B点溶液pH大于7,是因为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水溶液呈碱性。

(5)C点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A.例l: C+O2CO2 B.例2:2H2O2H2+O2

C.例3: Mg(OH)2+2HCl=MgCl2+2H2O D.例4: Cu+2AgNO3=2Ag+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咏石灰是一首借物抒情流传于广泛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其中描写了三个化学变化,请依次写出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六种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C 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C和D反应可制得B;A和D反应的产物与A和小苏打反应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欲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溶质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C与D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若F是有机物,写出一个F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_(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