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C. 两溶液的质量:甲﹤乙

D. 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菠菜中含有一种物质——草酸,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CO或CO2),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试管内溶液无变化,丁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

B. 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

C. 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

D. 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7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今天是实验室开放日,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桌前,桌上摆有下列仪器:

(1)他们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写出仪器的名称,同学们写出的仪器名称如上图所示,其中你认为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但小组的另外三位同学对此装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A同学: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B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浪费很大;

C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从实验桌上的仪器中选用一个容量较小的仪器放到漏斗的下端管口处,既解决了液封的问题,又可以减少酸的用量。

①请把C同学选用的仪器画在图中应该放置的位置(注意在答题纸上完成)。_______

②你认为A同学说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同学改进的装置能解决A、B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___________________。

(3)D同学认为经C同学修改后,上述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氧气,此时,广口瓶内应放入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后正放在实验台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7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活泼金属:镁、锌、铜

B.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铜、熟石灰

C.常见的易燃物:汽油、酒精、浓硫酸

D.常见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17届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蒸发结晶 B. 检查气密性

C. 滴管用后不洗涤 D. 塞紧橡皮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山东省乐陵市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列字母A~H所表示的物质,均由氢、碳、氧、钠、氯、钙中的2~4种元素组成。

(1)A的俗称为小苏打,可用于烘焙糕点。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B由2种元素组成,向某红色溶液中加入B的溶液,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B的溶液中含有的粒子为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液体C、D组成元素相同,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E为有机物,其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则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5)如图所示,将足量F的溶液加入到广口瓶中,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H的溶液流入广口瓶,瓶中溶液变浑浊。整个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完成下列基础化学实验。

Ⅰ.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之后,_______________,缓慢的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选用F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Ⅱ.如何证明盐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实验二: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看到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也证明了盐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一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一结束后,试管内的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NaCl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2017届九年级5月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从材料的分类看,聚乙烯属于( )

A. 合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 D. 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