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碱类
B.氯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均属于盐类
C.盐酸、硫酸、硝酸均属酸类
D.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均属于氧化物

分析 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分类错误.
B、氯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选项分类正确.
C、盐酸、硫酸、硝酸均为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选项分类正确.
D、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O2-一个氧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2S硫原子的个数是2个;③2CO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是2个;④2Al3+铝离子的个数是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1017.4
第2次10m
第3次1012.2
第4次1012.0
第5次1012.0
(1)上述表格中m得值为14.8.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0%;
(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用符号表示2个氯离子2Cl-、3个碳原子3C、4个氧气分子4O2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例如:铜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Ca(OH)2由离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H2O2、H2O加入少量MnO2,观察现象
  B、氧化铜、二氧化锰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C、二氧化碳、氮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D、金属铁、金属铜观察颜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
C.锌粒用于制氢气D.铜线制电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1)氟原子F 
(2)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stackrel{+5}{P}$2O5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4)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b试管.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属基本反应分解反应
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小明打算用B装置制取氧气,实验室为其提供了白色与黑色粉末请写出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属基本反应分解反应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E.(填字母编号)
(5)图2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①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②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③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a端进入.
④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b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生活中的事例,全部涉及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   西瓜榨成汁B.木柴劈成块  米饭酿成米酒
C.钢铁生锈   残雪化成水D.食物腐败    木柴劈成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