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我国自主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以下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微粒中,属于硅原子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

2)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x_____.磷化镓也是制造LED的一种材料,其化学式为_____

【答案】C E AB S2 3 GaP

【解析】

1)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属于硅原子的是CE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阳离子,A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D的质子数是16,电子数是18,故是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

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的值是3128183;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显+3价,磷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易得3个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磷化镓表示GaP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1)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功能,使油滴分散为细小液滴被水冲洗掉.

2)由于稀有气体_____,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3)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混合施用,否则会减低肥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

4)化学上制取高纯硅的方法如下:①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硅,同时有CO生成;②将这种含杂质的硅在高温下与氯气(Cl2)反应生成四氯化硅;③四氯化硅经提纯后,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HCl.以上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已知A是白色难溶性固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单质及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X=1 B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C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2)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②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③写出为a处发生反应提供热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的原因________

4)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如何检验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5)某同学为了测定氢氧化钠变质情况,取该样品固体2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的质量为19.7g。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Ⅰ.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Ⅱ.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粗盐中一般含有少量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操作⑤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乙(填“>”、“<”或“=”)。

Ⅲ. 家庭制备氯化钠: 将洁厕灵(含有盐酸)与炉具清洁剂(含有氢氧化钠)混合,如下图甲所示。

①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可用图乙中______(选填A、B、C)点处表示。

②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将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较多的是_____

3t1℃时,将40gA40gB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选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CO2,则检验收集满CO2,则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按照下图把收集好的CO2依次通入盛有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和高低蜡烛的试管或烧杯中,F中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H中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利用图J收集甲烷,请补充画好J图中的导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下:

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____________,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倒入下水道 B 倒入废液缸 C 带出实验室

(拓展延伸)乙同学再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3)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完全中和73 g10%的稀盐酸,需NaOH溶液多少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对家中久置的袋装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品名和成分如图所示),于是和同学一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探究方案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氢氧化钙。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Fe ,一定不含 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交流与反思]

(1)“504双吸剂中的铁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2)的实验现象里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根据甲同学的整体探究方案推测,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