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13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 组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32H2O2H2↑ + O2

【解析】

(1)电解水生成氢氧两种气体,确定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2)因为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每个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1,可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故答案为:(1)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2)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3) 2H2O2H2↑+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小明将高锰酸钾混入氯酸钾中,加热时发现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在此反应中高锰酸钾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2)小明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小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拆卸装置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④清洗仪器并放回指定位置

(4)实验室进行实验需要制取少量的乙炔气体,小婷同学查得相关资料如下:

Ⅰ.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易燃烧。

Ⅱ.(A)天然气在电炉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乙炔:CH4 C2H2 + H2

(B)固体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可生成:CaC2+ H2OCa(OH)2 + C2H2↑则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反应是________(填“A”或“B”),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5)已知: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收集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最好选用上面的____(填“E”或“F”)装置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

(1)下图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3件文物,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

(3)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请提出防止其生锈的一种措施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气体为准(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氧化铜

图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

从设计原理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是指________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填字母编号).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氧化铜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和现象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氧化铜后,产生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成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为某品牌维生素C片的说明书的一部分。根据信息进行下列计算,将其答案填写在空白中。

(1)每片含Vc质量为______mg。

(2)每个维生素C分子一共有__________ 原子

(3)V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4)若成年人每天对Vc的需要量为60mg,每天可服用该品牌的维生素C片____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检测指标.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填序号)

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0.5gNaCl

0.5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答两点).

(6)某同学改用如图2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a.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化学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符号的意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2个铵根离子

硝酸亚铁

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6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一中可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之一为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烧杯A中的现象是由无色液体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三烧杯中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