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

2AB装置均可作制取H2的发生装置,与B装置相比,A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A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__

3)若要用C装置收集一瓶O2,气体从b端进,请在图2的方框中将C装置补画完整_

【答案】2HCl+CaCO3CaCl2+H2O+CO2 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通过多孔隔板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输出,内部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

【解析】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

2)弹簧夹关闭后,反应生成的气体无法排出,聚集在试管内,压强增大,将内部的液体压入了长颈漏斗,固液无法解除,所以反应停止;当打开弹簧夹后,气体输出,内部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将液体重新压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进入集气瓶内先在底部聚集,所以应选用长管作为进气口,所以b为长管,a为短管,作为排气口;

故答案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其构造如图1

1)根据图1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铜帽和_________

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流程如图2

己知:

①写出过程II中生成金属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Ⅲ中加入溶液A充分反应后,还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过程IH2O2也有可能分解生成氧气

b固体E是混合物

c溶液B中含有2种阳离子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Zn(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Fe3+NO3-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铜、铁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Zn2+ Fe2+ Cu2+,可能有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氧气制取的研究。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 b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择_____(填字母代号)组合成整套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A装置中仪器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若选A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内的固体不能是高锰酸钾,理由是_____

4B装置除制氧气外,还可以制取_____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证明C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

C.10%KNO3溶液变为5%KNO3溶液

D.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2)铜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电缆(外面包裹了电缆皮),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

(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用含铜废料(如:碎铜、电缆皮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主要流程如下:

1)含铜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该流程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原因为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浓缩、_____(填结晶方法)、过滤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晶体采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三)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

资料:xCuCO3·yCu(OH)2·zH2O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该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溶液质量/g

E中固体质量/g

反应前

100.0

100.0

100.0

120.5

反应后

105.4

104.4

100.2

120.5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1)实验前应该先_________,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E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2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______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4:1

C.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分解放热。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可燃物无法燃烧。

(进行实验)

初步探究: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序号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烧杯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 少量白雾出现。

5分钟后,有比较大量的气泡冒出。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白雾。

立即冒大量气泡,烧杯内有大量白雾。

继续探究:重复烧杯134实验,并分别伸入带火星木条,如下图所示。

实验方案

序号

实验现象

烧杯1

木条复燃,燃烧很旺

烧杯3

木条复燃,之后火焰变微弱

烧杯4

木条复燃,之后立即熄灭

span>

(结论与解释)

1)写出烧杯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证明MnO2CuSO4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应增加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填具体操作)。

3)能证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影响其分解速率的实验是_____(填烧杯的数字序号)。

4)烧杯内出现大量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烧杯4中木条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来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过氧化氢溶液 B10%过氧化氢溶液

C20%过氧化氢溶液 D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用装置C而最好不用装置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实验过程中,要等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B.乙: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C.丙:通过该实验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必须有可燃物

D.丁:该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等红磷燃烧完后即可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