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碳氢氧 D 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对比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

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不选F是因为生成较多气体)。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 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1G中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2)试剂X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对反应的影响,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研究其制取、性质和用途十分重要.

1)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时合成氨;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请分别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取哪种气体的相似,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如图是氨气性质的趣味实验: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进入烧瓶的水变成红色.由该实验可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

3)氨气常作制冷剂及化肥,同时,它还可作清洁能源.已知表信息:

性质

颜色、气味

沸点(℃)

25℃水中溶解度(g/L-1

NH3

无色、刺激性

-33

456

H2

无色、无味

-253

0.0015

一定条件下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氨有望和液氢一样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与H2相比,用NH3作燃料的优点之一是便于储存和运输;优点之二是泄漏时易发现且便于处理.请对氨气的优点加以解释说明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_;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装置组合为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

4)实验室常用锌(固体)与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H2)气体,并产生硫酸锌。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取氢气时,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气体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①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金饰品 B 铁锅 C 铜导线

②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向含有氯化铜、氯化亚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④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

⑤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3500t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s后取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里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熄灭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时的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图是常用的电源插头,在标示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和 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_________。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

2t2℃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3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甲_____乙(填”“)。

4)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____________(填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Ⅰ、(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

分别取5m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mL氧气所需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温度℃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g

反应时间

30

35

0

t1

30

55

0

t2

5

20

0.1

3s

15

20

0.1

1s

1)对比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则t1_____t2(填 “=”

2)能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快慢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序号),合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交流探讨:二氧化锰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它金属氧化物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Ⅱ、(探究二)探究氧化铁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操作步骤

实验情况记录

结论

A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B中出现气泡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铁_______(填不影响减慢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B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把滤渣烘干、称量。

固体质量为________

氧化铁质量不变

C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

D中溶液变成黄色

氧化铁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