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答案】B H2O+CO2H2CO3 ①③

【解析】

(1)图B所示实验中,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用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紫色花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3)图C所示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外界压强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其制取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1)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重要资源。研究空气的成分,正确认识空气,合理利用空气是化学的任务之一。

1)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说明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的主要性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下列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均能完全进行,则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鉴别CO2、CO B. 鉴别CO2、CO

C. 除去少量CO2 D. 除去少量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所得产物展开探究:

(实验初探)①组装如图所示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加热一段时间后,B中固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但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证明该气体为______

(查阅资料)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①三种氧化物中FeO、Fe3O4均为黑色;

①三种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其中铁粉、Fe3O4能被磁铁吸引

②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但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产物分析)实验小组同学对反应后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进行探究。

①甲同学发现固体仍为黑色,由此判断:固体中肯定不存在Fe2O3,理由是______

②乙同学发现固体能全部被磁铁吸引,且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

(作出猜想)猜想I:全是Fe;猜想Ⅱ:全是Fe3O4;猜想Ⅲ:______

(定性探究)小组同学准确称取20g固体于试管中进行实验,加入过量______溶液,出现红色固体,且有黑色固体残留。出现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猜想______成立,故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定量测定)小组同学继续将上述定性探究实验后试管内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20.4g,则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中:剩余铁单质的质量为______g(请写出此问解题过程),Fe3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实验反思)若定量测定中进行“干燥”操作时,将所得固体于空气中加热烘干,则会导致所得Fe3O4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

B. 该粒子中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

C. 在化学反应中该粒子易失去电子

D. 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液氨制取硝酸,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以下是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液氨转化为氨气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以上三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物质循环利用是绿色化学对化工生产的基本要求,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含氮化合物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请计算理论上要生产得到硝酸,至少需要液氨______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加碘盐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化学式KlO3)

①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碘盐中的碘是指 ________(填序号)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单质 D碘离子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单质,书写后字迹经久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甲、乙分别设计A、B实验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他们在药品混合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写出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B实验中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丙进行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他将红热的玻璃管接触白磷使其燃烧,并且正确称量了变化前后的质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论)甲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改变。乙、丙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3)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正确的理由是_____

(4)丁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你认为丁的设计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5)上述A、B、C、D四个实验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

(6)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_____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