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原因是碳原子的________不同。

2)家用燃料含有碳元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_______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

3)打开一瓶碳酸饮料的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

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

A中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______

4)利用太阳能可将CO2和水转化成合成气(COH2),再将COH2合成甲醇(CH3OH)。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COH2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

【答案】排列方式 CO 出现大量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减小 1:2

【解析】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填:排列方式;

2)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填:CO

3)①打开一瓶碳酸饮料的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二氧化碳散逸出来,故A中出现大量气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中出现大量气泡,说明二氧化碳跑了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4)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COH2的分子数之比是:1: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 金属B的活动性________金属D的活动性(填“>”、“<”、“=”);

Ⅱ 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Ⅲ 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Ⅳ 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木炭消耗氧气

B.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 燃烧停止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D. 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侯德榜制烧碱

B.煤、石油、酒精都是可再生能源

C.NaOH溶液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D.Na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 B. C. 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 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物质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物质D可能是碳酸

B.若物质A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物质D可能是碳酸

C.若物质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转化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D.若物质A. 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转化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用“硝酸钡、氢氧化钡、碳酸钾”三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

1)甲组同学用______测得碳酸钾溶液的pH大于7,同学们因此推理得知: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2)乙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完毕,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管内的物质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K+,还含有什么离子?

(作出猜想)猜想一:含有OH-NO3-CO32-

猜想二:含有Ba2+______(填离子符号)

猜想三:含有OH-N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正确

(评价与交流)

1)你认为乙组同学们的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若将硫酸钠溶液换成足量的________,就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处理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温度/g

NaCl

36.0

36.6

37.3

38.4

KNO3

31.6

63.9

110

169

请仔细阅读图标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选填“NaCl”或“KNO3”)。

2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______________g

3)溶解度曲线中的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4)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90 g硝酸钾配成6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稀硫酸的性质,并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验证稀硫酸的某些性质

1)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其中试管_____(选填序号)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该试管中的两种物质间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他们的理由是_____

2)为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和小红分别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稀硫酸,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结果小明观察到溶液为红色。小红观察到溶液为无色,于是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确保实验一定能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只写操作过程):_____

Ⅱ: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

将如图所示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用pH计测得无色溶液的pH8.6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NaCl;猜想二:H2SO4Na2SO4

猜想三:NaClNa2SO4;猜想四:Na2CO3NaC1Na2SO4

小组讨论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向步骤①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四成立

小组同学认为猜想四成立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并重新进行了实验,仍然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他们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五一假期,小丽随爸爸到乡下探亲,期间看到许多漂亮的大理石,于是她带回了一些回来,想去实验室测定这些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她称取了20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称得总质量为120g,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15.6g.(大理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3)实验所用的大理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