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对应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常见气体发生装置除了固体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之外,还有固液加热型等。下图G装置是用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

①反应原理:Cu + 2H2SO4() ______+ SO2↑ + 2H2O

G装置中将铜丝设计为可抽动,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成物中的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它会导致_____________(填一种空气污染名称)。

④若要验证生成物中有SO2和水蒸气,请从H、I、K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序号填空:G →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酒精灯 集气瓶 AC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CuSO4 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酸雨 K I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根据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分析解答;(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②根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解答;③根据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解答;④根据二氧化硫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变色及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解答。二氧化硫经过稀高锰酸钾溶液后是湿润的气体解答。(1)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可能原因有反应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3)①反应前后Cu、H、S、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0、4、1、4,故反应原理为Cu + 2H2SO4()CuSO4+ SO2↑ + 2H2O;G装置中将铜丝设计为可抽动,是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③生成物中的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它会导致酸雨;④若要验证生成物中有SO2和水蒸气,合适的装置序号为G →K→I→尾气处理装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若能广泛应用,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了

C.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

D. 2CO2分子与8H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

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

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法脱硫可防治二氧化硫(SO2)污染,同时制得化肥(NH4)2SO4。主要流程如下:

1)吸收塔中,氨水采用喷淋方式注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 + H2O + SO2 ==== (NH4)2SO3,若利用此反应吸收 64kg 二氧化硫,则参加反 应的氨气(NH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kg

3)氧化塔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NH4)2SO3 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FeCl3等,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1.9

9.1

完全沉淀

3.2

11.1

1)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__,该工厂废水一定呈__________性。

2)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pH的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可使废液中的铁离子(Fe3+)完全沉淀,而镁离子(Mg2+)又不损耗。

3)操作②时,当___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

4)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5)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6)配制2000k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C的溶液(除酚酞外)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的话,温度会如何变化?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