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D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

2)通过A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_____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B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_____

5)用装置E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

【答案】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阴离子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和水 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U型管右边的压强增大,固体和液体分离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会生锈。

1)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但是其性质也存在差异。是因为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不同。

3)由左边烧杯,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对比两个烧杯中白磷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4)在食物油中的铁钉和干燥空气中的铁钉都没有生锈,而一边在蒸馏水中,一边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了,说明铁钉生锈是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

5)用装置E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U型管右边的压强增大,固体和液体分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乙(填“>”“=”“<”).

2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甲___乙(填“>”“=”“<”).

340℃时,将16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 t2℃时,20g 丙溶解于 50g 水中能形成 70g 溶液

C. 分别将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

D. t3℃时,有甲物质的两种溶液 MN,恒温蒸发溶剂可将 N 点的溶液转变为 M 点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铝片

B.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硝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1个氧原子_____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_____

③2个铁离子_____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

2)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或“失”),所形成微粒的符号是_____,该微粒与铜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从HCI、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哈尔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使用填充棉花的棉衣来保暖.

1)棉花属于纤维中的,将涤纶和棉纤维等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__________

2)植物体内常见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高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糖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_____

3)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抵御低温以及防止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的化肥是(写一个化学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丽丽同学设计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_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检验混在O2中的CO2并将其除去,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B中没有与A使用相同的试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1

C. 生成物丙和丁均为氧化物

D. 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