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人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3)下列情况会导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

【答案】 海螵蛸中的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同时为人体提供钙元素; 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 CD

【解析】(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海螵蛸中的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同时为人体提供钙元素。(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导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故选CD。

点睛凡是制取气体装置反应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钙,易被吸收,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2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其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_______(选填物理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2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从微观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面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 _____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下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

②某同学按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A、B、C 溶液 A、B、C 三种 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充分搅拌, 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

③将 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②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 ③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__C (填“>”、“=”或“<”);

(2)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n+SnCl4=2SnCl2

(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