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稀释浓硫酸C.移走蒸发皿D.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成氨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资料: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

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__不同,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

2)请写出合成氨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 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 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

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

(1)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仔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2H2+O22H2O;②2CO+O22CO2;③ 3Fe+2O2Fe3O4

1)反应①~③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的生成物都属于____________。请你再指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仿照示例指出其中一点(答案不能与示例相同)。示例:③的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1,而另两个是212。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2)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锌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____________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__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 B.测溶液pH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回答下列问题:

1)火药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

2)已知火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火焰;其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_____的主要物质(酸雨臭氧空洞

4)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_______法收集,理由是________

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发生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①制取的质量是__________g

②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