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B. 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C. 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D 【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错误; B、铵盐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没有铵根离子,不能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故错误;C、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硫酸隔离,反应终止;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D、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故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18年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F六种物质共含H、C、O、N、Ca、Cu六种元素,分别为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A为温室气体,BC均为黑色固体,盐中不含金属。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A的固体俗称是_______________;

(2)E与F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除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外,还能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干冰 有刺激性气味(氨味) CuO+2HNO3==Cu(NO3)2+H2O 复分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F六种物质共含H、C、O、N、Ca、Cu六种元素,分别为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A为温室气体,A是二氧化碳;BC均为黑色固体,B是碳,C是氧化铜,D是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中招适应性测试(郑州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康康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1)过滤和操作x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其在操作x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加入试剂b后,必须过滤,否则滴加稀盐酸后沉淀会溶解,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只写1个)。

(3)滴加稀盐酸时产生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棒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飞溅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 H2O(或2HCl +Mg(OH)2==MgCl2+2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过滤与蒸发。除杂过程中,要根据杂质的种类和性质判断应该选择的试剂,并且掌握过量试剂的除去方法。 (1) 氯化钠溶液通过蒸发得到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中招适应性测试(郑州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内液面上升

B. 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D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正确;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2018届化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点对应的是物质A的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加热C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t1℃时,将A、B、C各8 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 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A) 、w(B) 、w(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烧杯的质量为44.1g):

回答:______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

不饱和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C晶体,所以出现浑浊现象 降温结晶(冷却结晶) w(A)= w(B)>w(C) 乙 【解析】(1)N点在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N点对应的是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热C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C晶体,所以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2018届化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分离液态空气 C. 海水晒盐 D. 煤的干馏

D 【解析】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分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逐一先汽化后冷却液化,分离成相对纯净物质的过程,只是将原来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由沸点不同的氧气、氮气等混合而成,通过分馏将它们分离,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小孩血铅超标中的“铅”指的是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有人认为图一中小孩的疑虑是没有必要的,你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二火灾场景,提出一条合理的逃生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净水器宣称“净化的水不会再产生水垢”,该广告是否科学并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

元素 铅笔是由石墨、粘土和木材制成,铅笔中不含铅元素 迅速逃离火灾现场等合理答案 否,不能出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杂质(或不能软化硬水)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1)这里的“铅”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铅”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铅笔是由石墨、粘土和木材制成,铅笔中不含铅元素,图一中小孩的疑虑是没有必要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以下生活案例,不合理的是( )

A. 在室内烧炭取暖时,放置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 将木材架空进行燃烧,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进入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地窖内都要注意通风换气

A 【解析】A、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预防室内一氧化碳中毒,错误;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能隔绝空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 将木材架空进行燃烧,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正确;D、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地窖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注意通风换气,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3个钾原子_________;2个氮分子__________。

⑵下图是铝的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图,则铝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3K 2N2 13 26.9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应用。 (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钾原子,可表示为3K;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可表示为:N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