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所示),有以下操作步骤:
(1)①撤去酒精灯;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固定试管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 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②⑦③④⑤⑥①                        
(2)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分析 (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⑦③④⑤⑥①.
(2)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用高锰酸钾制O2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故答案为:(1)②⑦③④⑤⑥①;(2)排水法;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注:浓硫酸只吸收水分,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吸收水也可吸收二氧化碳)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装置Ⅱ和装置Ⅱ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填“能”或“不能”)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表示了4种元素的微粒,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D(填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原子的是E.
(2)D微粒的质子数为8;B属于金属元素.
(3)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有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表示氢原子”和“ 表示氧原子”.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微观图示.你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请写出该微观模拟图所表示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3)请你依据上图提供的信息从物质变化、物质组成、物质构成、分子构成四个方面各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语言描述.
①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②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④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你还能说出几条吗?
⑤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⑦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通电;
⑧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普通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

某校科学社团为回收二氧化锰并探究其性质,对废旧的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了分拆,流程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电池工作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Mn2O3
(2)废电池中的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必须进行回收,A同学对锌皮进行如图处理:
热处理能将锌和汞分离的原理是利用两种金属的沸点不同.
(3)B同学称取2g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进一步清洗晾干,在氧气流中灼烧至不再有火星出现,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5g沉淀.计算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4)C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微热条件下制取氯气(Cl2),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锰(MnCl2),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5)D同学使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发现反应放热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E同学将二氧化锰粉末、水泥和水混合,制成边长一厘米左右的小方块,晾干后置于图5所示装置内的多孔塑料板上,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此操作能获得平稳的气流,主要原因是:制成块状固体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关闭止水夹时,试管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利用其导电性的是B.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D.黄金饰品
(2)合金性能优于单一金属,因而被广泛应用.焊锡(主要含锡、铅)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_熔点低的特性,可用于焊接电子元件.
(3)铁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锈,这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来保护铁,其原因是铝和氧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5)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铁反应的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CO2
(6)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④(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7)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8)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食盐.
①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②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纯氧气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③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一定有碳和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3)电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甲烷(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