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普通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

某校科学社团为回收二氧化锰并探究其性质,对废旧的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了分拆,流程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电池工作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Mn2O3
(2)废电池中的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必须进行回收,A同学对锌皮进行如图处理:
热处理能将锌和汞分离的原理是利用两种金属的沸点不同.
(3)B同学称取2g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进一步清洗晾干,在氧气流中灼烧至不再有火星出现,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5g沉淀.计算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4)C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微热条件下制取氯气(Cl2),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锰(MnCl2),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5)D同学使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发现反应放热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E同学将二氧化锰粉末、水泥和水混合,制成边长一厘米左右的小方块,晾干后置于图5所示装置内的多孔塑料板上,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此操作能获得平稳的气流,主要原因是:制成块状固体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关闭止水夹时,试管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及原子的种类和数都不变,则可利用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借助守恒的方法判断X的化学式.(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的质量然后在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计算;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以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5)根据改进后的装置特点来分析.

解答 解:(1)由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MnO2+2NH4Cl═ZnCl2+2NH3↑+X+H2O,可以看出Zn、Cl、H、N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都相等,而Mn、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相等,反应前有2个锰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氧原子,所以可以判断则X中应含有2个锰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Mn2O3.故填:Mn2O3
(2)锌和汞两种金属的沸点不同,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加以分离;故填:沸点;
(3)在加热时,碳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产生了碳酸钙沉淀.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CO2+Ca(OH)2=CaCO3↓+H2O,由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碳、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钙之间的关系为:C~CO2~CaCO3
设碳的质量为x
C~CO2~CaCO3
12 100
x 5g
$\frac{12}{x}=\frac{100}{5g}$
x=0.6g
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frac{2g-0.6g}{2g}×$=70%
答: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70%.
(4)在氯化锰(MnCl2)中,氯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显+2价,反应的方程式为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故填:+2;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
(5)制成块状固体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关闭止水夹时,试管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均能通过控制获取平稳的气流;故填:制成块状固体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关闭止水夹时,试管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点评 本题以信息题的方式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侧重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后从液体中取出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他选择发生装置是A(填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如何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MnO2(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催化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常用锌粒(固体)与稀硫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氢气,则发生装置应该选择装置B,收集装置可选择E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所示),有以下操作步骤:
(1)①撤去酒精灯;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固定试管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 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②⑦③④⑤⑥①                        
(2)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CO+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H2.上述第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C(填化学式);在第二个反应中有CO2生成,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温室效应.
(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物质H2N2O2NH3
沸点-252℃-195.8℃-183℃-33.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Na+、Cl-构成(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锅盖盖灭.
④铝锅比铁锅抗腐蚀性好,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用氧化铁炼铁原理的装置图:
(1)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指出所用石灰水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反应时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
(4)实验中,广口瓶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5)B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导管口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 $\frac{\underline{\;点燃\;}}{\;}$2CO2
(6)工业上用铁矿石冶炼铁时为何一般不用黄铁矿(FeS2)含有的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7)此法所生成的铁与工业上炼得的铁不同之处在于得到的铁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高炉炼铁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石、热空气、石灰石、以及焦炭,该物质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提供能量,另一个作用是提供CO;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反应停止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主要是C(填化学式).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具体方法表面刷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列字母A~E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硫、钠、铁、铜中的1~3种元素组成.
(1)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的俗称是纯碱.
(2)黑色粉末B与黑色粉末C反应得到红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3)D含三种元素,E含两种元素.如右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铁、氧,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