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质量分数:Fe(1﹣y)O小于Fe3O4

B.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C.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MnO2 C.CO2 D.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 铁丝:火星四射 B.木炭:发出白光

C. 红磷:大量白烟 D.硫粉: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氯化钠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已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30℃,甲与乙的溶解度关系甲 乙(填“=”或“>”、“<”);

②若将B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入物质甲 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上述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填“=”或“>”、“<”,下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 C;

⑤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两溶液的质量关系:甲 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

① 实验A中观察到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1) ,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熔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② 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若集气瓶的容积是100mL,实验成功则量筒里的水将会减少约 (4) mL。

③ 实验C是通过水的分解证明水的组成,其中 (5) (填“a”或“b”)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6) ;科学家还用化合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7) ;上述两种方法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 实验D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长宁、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