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红色固体单质。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请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

A___________ 、 B _________ 、I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 Cu CaCO3 Fe + 2HCl === FeCl2 + H2 CuO + H2SO4 === CuSO4 + H2O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红色固体单质。A是氢气,B是铜,C是硫酸铜,E是铁,F是碳,G是二氧化碳,H是氧化铜,I是碳酸钙。(1) AH2、 B Cu 、ICaCO3。(2)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E→A是Fe + 2HCl=FeCl2 + H2↑, H→C是 CuO + H2SO4 =CuSO4 + H2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

(实验探究)

(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A中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下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

(实践运用)

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1)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可能含有_________

②取滤液滴______________

现象明显

含有该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7)①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应转移到下列哪种试剂瓶中___________

②请你为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在图E中书写正确的标签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加热33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至混合物质量不再减少时得到23.4g固体,则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

(2)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科幻小说《海底万里行》吧!在文章中描述的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潜艇在大海中畅游的故事,相信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潜水艇里常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其反应原理: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保证长时间潜航。假设每一个船员每小时所需的氧气等于100L空气中所含的氧气,那么“鹦鹉螺号”潜艇一次贮气15000000L空气。(已知: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为1.429g/L,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均按1/5计算)请解答:

(1)写出氧气再生装置里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这些空气中所含氧气的质量是多少Kg_______

(3)这些空气可供50名船员在潜航状态下持续使用多少天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______g;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______

(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基础化学实验。

Ⅰ.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之后,_______________,缓慢的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选用F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Ⅱ.如何证明盐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实验二: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看到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也证明了盐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一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一结束后,试管内的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NaCl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

(1)实验前,另取少量酚酞溶液,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但出现此现象的快慢不同。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如图一所示中,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_____检验。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的匮乏。

用表示水分子,图二为液态水的微观图示,图三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后,图四所示中正确的_____

(3)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五所示。

①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