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C${{O}_{3}}^{2-}$.(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例试剂中的B.(选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步骤操作现象
1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放出大量的热
2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滴加白醋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评价反思】科掌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分析 (1)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C${{O}_{3}}^{2-}$;
(2)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需要控制酸的种类相同,浓度不同,应该选用5%的醋酸,故选:B;
(3)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

步骤操作现象
1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放出大量的热
2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滴加白醋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1)C${{O}_{3}}^{2-}$;
(2)B;
(3)
步骤操作现象
1
2滴加白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中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查询】Fe+Fe2(SO43═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写出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Fe2(SO43、CuSO4、H2SO4
(3)C的化学式为Fe,它发生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2个,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Cu.
(4)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该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该操作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5)在C~F中,同时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D(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稻草造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将丙图补充完整,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且一个氨分子是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
(2)此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14:3: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Ag、Cu(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Mg(NO32,可能含有Cu(NO32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Mg(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迸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1)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什么?
(2)若向固体B中加人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写出固体B的成分,写出其中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氦原子2He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盐NaCl;(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