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制取O2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

(4)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能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制取NO2的发生装置是 ,用F装置收集NO2,气体从 (填a或b)端进入,为防止污染环境,装置F要与装置 连接.

【答案】(1)试管,集气瓶

(2)A,C,E,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时可能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4)B,b,H.

【解析】(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来选择发生装置:加热固体,故用A装置制取,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来收集,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4)废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2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B装置;因为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通过长导气管输送到集气瓶的底部,把空气从短导气管排出;因为二氧化氮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故用H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 Na2O2+ 2 CO2=" 2" Na2CO3+ O2

2 Na2O2+ 2 H2O =" 4" NaOH + 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 ,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2CO3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 (填正确错误),理由是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Mg2+ BFe CO2 D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B.C2H4与C4H8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相同,均为1:2

C.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D.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故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g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有气体 D.自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生成氢气,在一次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小军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小红、小敏分别用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图I装置的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在导管口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小军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 (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