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 分别是固体和液体, 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 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我认为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 发生装置将选取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以下同), 收集装置选取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 我认为气体应从______ (填“a”或“b)导入。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 产生它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收集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氧气 2H2O22H2O+O2 B CE a CaCO3+2HClCaCl2+H2O+CO2 E

【解析】

1)①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推理猜测可为:O2H2CO2均可.若为氧气,则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氧气;2H2O22H2O+O2

②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即热,所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填:BCE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导入。故填:a

2)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产生一种无色气体.除了O2还可以是H2CO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如图)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②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装置 BC 都可以用来制取CO2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 B 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

(5)有一名同学欲用 G 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Se2-

D.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 ABCDE 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 ABC 中的溶质分别是 A_____B_____C_____(填化学式)

2)用 X 鉴别 DE 时,X 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若X为氯化钙溶液,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1)流程中操作1名称是_____________

2)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是____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E

(2)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 b, c, 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不正确的是(

A. a=56%B. b=8%C. c=17%D. 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字性质时,某同学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下列探究: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常温),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大于7,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其pH小于7

结论: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方案二:借助酸碱指示剂。

①小红说:根据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时,稀硫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②小文说:实验开始不需要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____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____

(继续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容颜1-2mL于试管中,加入 ____,振荡

____

溶液呈酸性

(3)测温度变化: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放热吸热无热量变化”)的反应,小明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其原理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课外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溶液,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小红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用如图1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最右边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将燃着的短蜡烛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烧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剩余氧气浓度15. 65%,二氧化碳浓度1. 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__( A”“B”“C”或“D )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