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请完成相关题目。

(1)装置ABC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其分成两类,其中的一类是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可以用来制取_________气体;

(2)D装置,是经过废弃的输液袋改装而成的,若要利用它来收集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___通入(填写“a”“b”)

(3)如上图,是在运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遇到的情景。当液面变化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时(填序号),导管上的活塞是在_____________状态(打开关闭”),此时停止了气体的制取。

【答案】 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BC 氧气 a cba 关闭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反应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A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如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C适用于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如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氧气;(2)D装置,是经过废弃的输液袋改装而成的,若要利用它来收集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汽法收集氧气,应从a端进入;(3)打开活塞后,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接触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当收集完成后,关闭活塞,装置内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大于大气压后液体药品被压回,两种药品会分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组他们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遍地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现无色,于是他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仍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_____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填图中字母)。

②C物质是由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36g B全部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E为氧化物且E为常见的液体,B、D为碱,H、G为单质,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反应①为光合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B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 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C. t2℃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 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B.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对容器内剩余物质的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1)对容器中剩余物质的组成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CCO BCO CCOO2 DCO2 ECCO2

(2)小明认为可能是COCO2的混合气体;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3)装置B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他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有________

(5)装置D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反思交流)

(6)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12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试管实验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是课堂教学中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组实验:

(1)分别取少量氧化铁粉末和一根生锈铁钉于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并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到两试管中溶液均变黄色,而B试管中还有大量气泡产生。两试管中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B试管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A试管没有明显变化,B试管中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这可能是____________之间发生了进一步的反应。

(2)将两片大小、形状相同的未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C、D两试管中,再分别倒入氯化铜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结果C试管中产生较多气泡和紫红色固体,D试管中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将反复打磨了的铝片放入E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一些气泡和紫红色固体。对比CD两试管说明_______________会影响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向D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也产生与C试管同样现象。

A.NaCl溶液 B.Na2SO4溶液 C.KCl溶液 D.稀硫酸

对比DE两试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影响了铝与硫酸铜的反应。

(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G、H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和氯化铁溶液,G中溶液变红色,H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分别滴入稀硫酸并充分振荡,G试管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H试管中则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中和反应有明显现象,请再举一个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